首页 >文渊(中学版) 2024年-2期
文献列表封面/目录/封底页评论
  • 71

    农村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策略研究

    作者:宋银娇页码:212-214

    摘要: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,整本书阅读策略的运用至关重要。通过实施精心设计的读前引导、细致入微的阅读指导以及清晰明了的整本书情节梳理等措施,旨在激发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兴趣,提升他们的阅读实效。这些策略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入文本,探索作品的深层内涵,并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综合能力。同时,激发阅读兴趣将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,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奠定坚实基础。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,整本书阅读策略将成为推动学生走向更广阔阅读天地的强大动力。

  • 72

    谈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

    作者:柴秀秀页码:215-217

    摘要:在中考中阅读与写作所占分值最大,可以说阅读与写作对学生语文成绩有决定性影响,故而阅读与写作仍是初中教学的重点,二者结合的教学模式可提高教学效率,使学生通过阅读能力的提升,不断地提升写作能力。因此,教师经过有效的阅读与写作结合教学,还可使学生了解阅读与写作之间不可分的关系,体验阅读快乐的同时,完成写作趣味体验。本文重点研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的策略,旨在提升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。

  • 73

    数字教育资源融入初中物理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究

    作者:邵赟赟页码:218-220

    摘要:数字化给时代带来了进步空间,也为学生课余生活提供了丰富娱乐方式,但如此并不能完全发挥数字化价值,唯有将数字教育资源融入初中物理课堂实施分层教学,才能有效抓住学生注意力,帮助其于物理课堂之上进行有效学习。同时,数字教育资源给分层教学模式落实提供了便捷,从而真正完成初中物理分层教学优化。该文章以数字教育资源融入初中物理分层教学的实践为例进行探究。

  • 74

   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化学“读思达”教学实践

    作者:钟书华页码:221-223

    摘要:本文旨在探讨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化学“读思达”教学模式的实践意义与策略。首先阐释了“读思达”教学模式的内涵,即通过阅读、思考与表达三个环节,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、思维品质与表达能力。进而详细论述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“读思达”模式,包括提供层次性的导学资料、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以及设计多元化的评价体系。最后,对教学实践进行了反思,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,以期优化化学教学效果,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。

  • 75

    把握新高考命题特点,明确高三数学备考方向

    作者:王相东页码:224-226

    摘要:在我国教育体制里,高考被赋予了至关重要的角色,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未来发展道路。随着高等教育入学考试改革的不断深入,高考的出题方式和评价标准也在逐步演变。这些变革要求师生双方都必须调整自己的备考策略,以适应这些新的变化。尤其对于高三阶段的数学学科,策略的更新显得格外紧迫。新高考制度还使得考试科目的选择更加广泛和个性化,考试题目的风格和难度在不同区域间存在差异。数学,作为一个关键的考试科目,其试题设计更倾向于检验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、空间想象力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情况。这就要求学生在备考时,不仅要加强数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学习,还要能够解决更复杂的数学问题。因此,要掌握和适应新高考的命题特点,为高三数学定下明确的复习方向对教师与学生都极为关键。本文深入探讨新高考数学的命题特点,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复习策略。

  • 76

    “双减”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多元化探讨

    作者:姚艳艳页码:227-229

    摘要:“双减”背景下,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多元化不仅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,还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。通过多元化教学,可以更好地训练学生的全面素养与创新能力。因此,初中数学教师应当积极探索和实践多元化教学方法,以适应“双减”政策的要求,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,从而实现课堂多元化教学的目的。基于此,本文将探究“双减”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多元化。

  • 77

    基于学生兴趣培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研究

    作者:祖丽皮亚·西尔汗页码:230-232

    摘要:本文以初中化学教育中学生兴趣为本的策略为研究重点,分析了具体的教学策略,包括探索性实验、与生活相关的案例研究和加强小组合作。随后,本文详细阐述了多媒体资源的整合、反馈和调整机制、学生主导的演示以及记录观察日志的做法。最后,本文就这些教学方法如何显著提高学生对化学的理解、兴趣和成绩进行了总结,旨在增强教育体验,从而培养初中生对化学更深刻的理解。

  • 78

    浅谈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

    作者:霍芸莉页码:233-235

    摘要:作为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,数学的应用性不言而喻。数学与生活之间紧密相连,我们运用数学思维和知识去解释生活现象,解决实际问题,这正是学习数学的初衷。在新课标的背景下,初中数学教学日益注重生活化教学的应用,致力于将课程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。这种紧密的联系不仅有助于更好地落实学科教学目标,更能够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。在本文中,我们将详细阐述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以及策略要点,并探讨如何在课程教学中融入生活情境、生活经验、生活物品以及生活实践。通过这些方法的应用,我们希望能够进一步说明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,并为提升学科教学质量、凸显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。

  • 79

    巧设作业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

    作者:颜建国页码:236-238

    摘要:本文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的重要性展开探讨,提出了如何巧设作业以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。首先分析了当前初中数学作业存在的问题,包括作业难度不适宜、题目重复性高、缺乏巩固性和拓展性等。随后,提出了合理安排作业难度、注重题目的新颖性和启发性、结合实际情境设计题目、引入多元化题型等策略,以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《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》为例进行了实践案例分析。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作业,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,提高了教学质量。这些策略的有效实施,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,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,为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。

  • 80

    初中生物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实践

    作者:万春红页码:239-241

    摘要:初中阶段的生物课堂是学生向科学殿堂进阶的起点,也是加深他们对生命科学认知的关键渠道。基于这一前提,初中生物课堂要创新教学方式,引导学生打破常规思维,积极主动地去挖掘现实世界中存在的生物学问题,参与讨论并通过自身实践作出理性解释,培养辩别迷信和伪科学的能力,让他们的知识、技能都得到提升。为实现这一目标,本文提出了使用“项目式学习方法”开启生物课堂的新样态,它旨在利用特定的素材构造问题情境,让学生组建团队开展合作学习,通过不懈的探索和推理实现新知识的积累,从而增强团队凝聚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